AI让摄像头长出“大脑”:一场从看见到预见的安防觉醒

耐实自研的 “烛龙” AI 芯片,采用了先进的存算一体架构,将视频结构化处理时延压缩至惊人的 8ms,功耗也降低至仅 1.2W。这一突破意味着,只需在老旧摄像头上加装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算力模组,就能轻松实现实时人体姿态分析。

2025 年 2 月,深圳湾科技园的深夜,一台搭载耐实科技 AI 算法的巡检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任务。突然,它通过热成像敏锐地捕捉到写字楼通风管道的异常温升,迅速在火情发生前 43 分钟触发了预警系统,成功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

这一事件看似偶然,实则是中国安防产业价值重构的生动缩影。当传统摄像头厂商还在执着于比拼像素参数时,AI 技术正以每年 300% 的算力增速,将安防领域从单纯的 “事后追溯” 推向具有前瞻性的 “事前预防” 新纪元。

技术破壁:从视觉感知到认知决策

在北京亦庄的耐实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专注地调试着第三代多模态算法模型。这套先进的系统拥有强大的解析能力,能够同时处理 16 路视频流,并且将行为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至 99.3%,误报率则成功压低至 0.07 次 / 千小时。

其核心技术 —— 时空上下文建模技术,堪称整个系统的 “智慧大脑”。通过构建记忆网络,该技术能够记录 72 小时内的行为轨迹,形成一个庞大且精准的行为轨迹库。这使得系统对异常行为的预判提前量从以往的 5 秒显著延长至 3 分钟,极大地增强了安防预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郑州地铁的实际测试中,这套算法模型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它成功拦截了 27 起潜在冲突事件,有效降低了站台纠纷发生率,降幅高达 83%。例如,在一次乘客密集的早高峰时段,系统通过对人群行为的实时分析,提前发现了两名乘客之间的潜在冲突迹象,及时通知安保人员进行干预,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保障了地铁站台的秩序和安全。

1

更值得关注的是边缘计算端的技术进化。耐实自研的 “烛龙” AI 芯片,采用了先进的存算一体架构,将视频结构化处理时延压缩至惊人的 8ms,功耗也降低至仅 1.2W。这一突破意味着,只需在老旧摄像头上加装一个火柴盒大小的算力模组,就能轻松实现实时人体姿态分析。而且,这种改造方式的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三分之一,大大降低了安防设备升级的门槛。

这种 “旧瓶装新酒” 的创新技术路径,正有力地推动着存量市场的爆发。据统计,2024 年全国安防设备 AI 渗透率从 12% 迅速跃升至 29%,成功激活了 2000 万台存量摄像头的二次价值,让这些原本普通的摄像头具备了智能化的安防能力。

场景裂变:从围墙安保到城市治理

在上海陆家嘴,林立的智慧灯杆上安装着耐实的 AI 感知终端,它们正执行着超越传统安防范畴的多元使命。通过毫米波雷达,这些终端能够实时监测人流密度,并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长。

在一次陆家嘴商圈的周末购物高峰时段,由于人流激增,路口交通压力增大。AI 感知终端迅速捕捉到这一变化,及时调整了红绿灯时长,使得车辆和行人的通行更加顺畅,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同时,借助先进的声纹识别技术,终端还能精准捕捉交通事故异响,将报警响应时间大幅缩短至 11 秒,为事故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种 “一杆多能” 的技术进化,深刻地折射出安防产业边界的消融。当算法渗透率突破临界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成为了安防场景的延伸。在工业领域,耐实为宁德时代定制的 “零误伤” 系统,运用 3D 点云融合技术,将人车混行区域的识别精度提升至 99.98%。

在宁德时代的生产车间,人车往来频繁,安全风险较高。该系统投入使用后,每年成功避免了因误触发导致的停工损失,金额超过 4000 万元。更重要的是,其自主学习机制能够根据产线设备的更迭和生产流程的变化,每周迭代 3 个版本,始终保持对复杂工业场景的高度适应性。

在教育场景,校园安防系统也实现了功能的深度拓展,进化为心理健康监测平台。通过微表情识别与步态分析技术,系统能够提前 48 小时预警心理危机事件。在某重点中学,一位学生近期因学习压力出现情绪低落、行为异常等状况。

校园安防系统通过对该学生日常行为的持续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了这些异常信号,并将预警信息反馈给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老师迅速介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成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极端事件,实现了该中学极端事件发生率清零的目标。

2

价值跃迁:从硬件贩售到数据运营

当传统安防企业还在为微薄的 5% 硬件毛利率展开激烈厮杀时,耐实科技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新的价值增长点,成功打开了新的价值维度。其城市级安防云平台,创新性地通过 API 接口按调用次数收费。

这一商业模式的变革,使得平台单日数据处理量迅速突破 20PB,服务费收入占比也从 2020 年的 8% 大幅飙升至 2024 年的 47%。从本质上讲,这种转变是将摄像头从单纯的图像采集设备转变为数据采集器,进而将安防系统升级为城市智能中枢,实现了从硬件销售到数据运营的价值跃迁。

在杭州滨江区的试点项目中,耐实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通过对 30 万路视频数据的深度分析,构建出了独特的 “城市呼吸指数”。该指数能够实时监测商业活力、交通负荷、环境质量等多个维度的城市运行状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量化的有力支撑。在该系统的助力下,滨江区片区事件处置效率提升了 65%,城市管理更加高效、精准。

同时,这一创新应用还催生出了数据服务新业态。例如,保险公司依据区域安全指数动态调整保费,对于安全指数高的区域,降低保费以吸引客户;对于安全风险较高的区域,则适当提高保费以平衡风险。商业体也借助人流动线分析优化店铺布局,将高流量商品放置在人流密集区域,提高销售额。

这种 “数据炼金术”,彻底改变了安防企业的价值评估标准,从传统的设备出货量转向了数据资产规模,为安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结语:在算法瞳孔里看见未来城市

当深圳湾的巡检机器人第 1000 次成功阻止险情时,这场发端于技术突破、兴盛于场景裂变、成就于价值重构的安防革命,正在全方位重塑人类与安全之间的契约关系。从地铁站台的冲突预警到校园心理监测,从工业产线的零误伤到城市治理的呼吸指数,AI 安防的进化轨迹深刻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安全并非依赖于坚固的物理防御,而是建立在对风险的精准前置洞察之上。

正如那枚功耗仅 1.2W 的 AI 芯片所隐喻的 —— 当安防系统具备思考能力,城市中的每一个传感器都将化身成为守护生命的神经元,共同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安全网络。在这张由算法精心编织的安全网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的温度,就在于能够让危机在发生之前便得到有效遏制,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美好的生活环境。

THE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