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技术·新治理·新城市”论坛举办

智慧治理作为推动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实现路径,是全球治理理念在实践领域的深化革新,是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政府治理的现实呈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模式,智慧治理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

智能城市治理

随着新兴科技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以及其实践应用场景的丰富和理论探索的深入,中国正在迈入智慧治理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将释放更多红利,惠及更多群众,让生活更加美好

智慧治理作为推动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实现路径,是全球治理理念在实践领域的深化革新,是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政府治理的现实呈现。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理模式,智慧治理正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

01

热点聚焦

聚焦“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第二届“新技术·新治理·新城市”论坛举办

10月27日,第二届“新技术·新治理·新城市”线上论坛举行。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云端相聚,共商“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贡献了很多更加新颖、更富韧性、更有活力的策略、方案和建议。

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杰认为,讨论数字时代的城市应急管理,关键是把数字和城市应急管理结合起来。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效率,提高应急管理的全方位覆盖。另一方面,在提高效率和覆盖面的同时,需要更好地体现人性化、人文关怀。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教授指出,关于智能社会治理,其实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智能的社会治理,主要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另一种是智能社会的治理,比如,人工智能用在很多地方,但怎么把它治理好?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来说,数字时代的应急管理,既要让人工智能赋能,同时也要把人工智能治理好,最终倒逼形成新的城市应急管理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高恩新教授指出,数字赋能是一把“双刃剑”,在强调技术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技术的功能限度。公共治理本身是一个复杂、动态、多元博弈的过程,包含公平、公正等价值判断。因此,既要看到城市应急管理中技术所起到的增效、赋能和赋权的作用,也要对技术的功能边界保持反思和警惕。该论坛由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人民网)

闵行区以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喜迎进博会

一年一度的进博会即将到来,为做好进博保障工作,闵行区充分以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建设和完善一系列数字化、科技化手段、平台和场景应用,力争做到“统数据、统流程、通调度、统移动端”的“四统”和对保障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的“四早”,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高效保障进博会召开。

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方面,成立了以闵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一网统管”工作领导小组,由闵行区城运中心牵头推进全区“一网统管”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区、街镇和基层网格三级城市运行平台体系。闵行区级“一网统管”平台已集中汇聚了37个已建应用场景、复制推广了2个标杆场景、新建开发了22个应用场景,初步建立了三类、九项应用场景分类体系。同时,14个街镇也已基本完成“一网统管”基础平台建设任务,向数字化、智能化城市治理迈出了坚实步伐。(上观)

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意见》提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县城。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化部署,建设高速光纤宽带网络。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部署智能电表和智能水表等感知终端。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工商、税务、证照证明、行政许可等办事便利。推行公共服务一网通享,促进学校、医院、图书馆等资源数字化。县城建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县城建设发展关系县城乃至全县域的民生质量。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有利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健全市政公用设施,有利于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增进县城民生福祉。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新华社)

陕西省发布《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要建设数字化都市圈

4月28日,陕西省政府官网全文发布《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至此,西安都市圈未来全貌首次呈现在外界面前。全文长达56页,阐述了都市圈各成员的产业分工和角色定位,阐明了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前景,包括政务服务联通互认、智慧化都市圈、区域教育合作、都市圈医疗协作等等。

规划提到,到2025年,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务共享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明确陕西省要建设数字化都市圈,推进西安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级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区等建设;推动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要建设智慧化都市圈,就应加大北斗系统在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勘察测绘、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领域应用,构建北斗卫星应用服务体系。(环球网)

03

实践动态

让城市更“聪明”,上海电信提升数字治理精度、数字服务温度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在数字中国战略下,各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开展的如火如荼。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正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开启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致力于打造一张全国城市治理的名片。数字城市快速发展,离不开电信运营商的赋能。十年来,上海电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通过“云改数转”的发展战略、建设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等措施,让城市治理插上科技翅膀,变得更便捷、更智慧,也让城市数字经济有速度、数字治理有精度、数字服务有温度,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感、幸福感。

为解决超大城市系统管理难题,上海围绕着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通过数字化方案解决城市治理难题,持续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成功打造了一批“好办”“快办”的为民服务项目,形成了一批“实用”“管用”的数字应用场景,充分展示城市善治能治软实力。上海电信重点支撑参与城市治理打造了“城市之眼”项目,依托天翼云的云计算和网络服务等能力,实现天翼云网络、算力、视频数据与AI算法的深度结合,“城市之眼”采用“云上管理、边缘计算”的计算架构,充分发挥边缘计算技术优势,支持对各类视频智能应用场景相关业务系统规范赋能,助力智能化场景业务有序探索和不断创新。(新民晚报)

江汉区携手数字经济“国家队”,数字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

10月13日,江汉区与联通(湖北)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通湖北产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江汉区将携手数字经济“国家队”,围绕“现代化治理”这一重要课题,加速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据悉,双方的合作包括联合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创新实验室”,加强“数智江汉”建设、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创新等方面,打造全市智慧城市标杆。

此外,联通湖北产互公司将深度对接“数字湖北”战略,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区域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今年9月,武汉获批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确定以江汉区为核心承载区。当前江汉区正以“数智江汉”为抓手,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政府建设,全口径数字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21%。(网易)

04

国际视角

新加坡政府大力主张“3C”理念,为顺利实现“智慧国2025”愿景

西班牙《国家报》网新加坡,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数字政府”的基础建设。2015年,新加坡又率先提出“智慧国2025”计划,从数字基础设施与平台、数据资源、网络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巩固数字话支撑能力,强化政府管理机制创新和发展环境优化,利用多维度的数字化应用赋能城市运营管理、社会数字治理、民生生活保障,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智能化城市,并连续多年稳坐全球智慧城市政府榜单的头把交椅。

为顺利实现“智慧国2025”愿景,新加坡政府大力主张和提倡“3C”理念,即将建设高水平数字政府作为基础和先导,以富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科学周密的顶层设计和多利益方共同参与的组织模式。从具体建设实践来看,“3C”理念首先体现为将“大数据治理”贯穿新加坡数字政府运行全过程,重视数据开放共享。与此同时,新加坡在以“3C”理念推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尤其强调以民众为中心,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提供整合式而非碎片化的公共服务。(澎湃新闻)

伦敦打造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英国在全球的智慧城市排名,几乎名列前茅,日本森纪念基金会城市战略研究所发布的全球实力城市指数,英国伦敦近四年都排名第一,这一成果的得利于伦敦打造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近期伦敦交通局建立智能交通指挥系统(SCOOT),又进行最新的研发升级。

在伦敦市区,面对800万人口、一天车流量上千万辆次,交通阻塞一向是最头痛的问题。对此伦敦交通局建立智能交通指挥系统(SCOOT),不仅有效分散车流,最近还研发新技术,让红绿灯检测行人多少,自动调整秒数。除了智能交通,最近伦敦东南部的格林威治皇家自治区,还被选为智慧城市系统的示范区。这里将建立300个智慧停车位、共享电动自行车,利用泰晤士河来提升住宅温度,并安装太阳能板,运用能源管理系统,减少碳排放量。而车辆方面,智能化的路面交通管理起了很大作用:伦敦在全市主干道的1450个地点安装了车辆识别系统,并在巴士车头和车尾装上无线电发射器,当感应器接收到车头发射器信号时,就会自动将信号传给红绿灯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延长绿灯时间,使巴士快速通过红绿灯路口,这种感应接收,也实现了巴士站点能够更加精确的算出车辆抵达的时间。(大河报)

05

数据洞察

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提上日程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10月24日公开的信息显示,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截至2021年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建成25.1万公里,约占规划里程的86%,有效缩短了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础支撑。

未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主骨架能力利用率显著提高,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统筹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6万公里左右。“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基本建成,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基本贯通,普通国道质量进一步提升,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一体化、集约化、复合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0年,主骨架基本建成,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8万公里左右。6条主轴基本实现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各有2条及以上贯通;7条走廊基本实现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各有1条贯通,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各有2条贯通;8条通道基本实现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贯通;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主骨架全面建成,网络韧性显著增强,基础设施质量和安全、智能、绿色水平达到世界前列,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构建,为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交通运输部官网)

2022-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14.9万亿元,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了25万亿元。居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在物联网的作用下更加便捷和智能,这种“智慧”生活其实就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目标。智慧城市是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化的新趋势,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将逐步使城市部件“万物互联”。

我国已经完成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在相关领域取得显著技术优势。例如,2021年底,我国已经建成142.5万个5G基站,占全球6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在城市智慧化转型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城市的各个领域都将在物联网技术的地基之上智能运行,智能缴费、智能环保、智能政务、智能社区,城市智能治理都将成为可能。城市的运转、管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这也将大大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在过去10年间,从2G已经跨入5G时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推动了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投资规模增速也很快。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目前全球在建智慧城市中,中国占到了48%。如果将这一数字展开到全国来讲,95%以上的地级市,50%以上的县级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都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过建设智慧城市。截止2020年3月1日,全国共有13省市区公布了10326个“新基建”项目,这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项目,总计33.83万亿元。(中研网)

THE END
责任编辑:赵龙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