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防大模型规模化应用元年?一探安防AI的进化之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各个行业的格局。回首过去十年,AI 从实验室的前沿技术逐步走向广泛的工程化应用,而安防领域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先锋阵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各个行业的格局。回首过去十年,AI 从实验室的前沿技术逐步走向广泛的工程化应用,而安防领域无疑是这场变革的先锋阵地。

从 2015 年深度学习技术崭露头角,“海大宇” 等企业率先在智能安防领域布局,推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摄像头、智能分析系统,让摄像机拥有了 “看懂” 世界的能力,到如今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横空出世,安防 AI 已行至 “成本 - 性能” 的剪刀差临界点,2025 年更是被行业视为大模型规模化应用元年。

从“小模型”到“大模型”:安防AI的进化之路

2015年,安防行业正式进入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时代,公安交警行业成为率先拉开这场序幕的应用场景。

在当年的安博会上,海康威视展示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猎鹰”和“刀锋”视频结构化服务器,首次将深度学习引入安防数据处理,标志着行业进入了“小模型时代”。这一变革让AI在公安、交警行业获得了规模应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迅速普及。

1111

然而,随着B端碎片化需求的兴起,AI安防应用逐渐扩展到智慧建筑、能源制造等更广领域。各家企业纷纷推出解决方案、开放平台和算法商城,试图解决B端的碎片化AI需求。但残酷的现实是,小模型时代因缺乏跨场景泛化能力,难以实现规模化部署,导致项目落地周期长、见效慢,企业陷入高度定制化的盈利困局。以物业岗亭的在离岗检测为例,同样的智能算法应用到不同场景时,效果不可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重新调优算法。

2024年,具备强大泛化能力的大模型技术为行业带来了曙光。海康威视的“观澜”、大华股份的“星汉”、宇视科技的“昆仑”等大模型相继发布,标志着安防行业正式迈入“大模型时代”。相较于小模型,视觉大模型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和场景理解等方面进步显著。例如,可见光通过大模型的加持,周界防范的成像效果可以与热成像相媲美,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

多模态大模型:安防AI的“理解”与“分析”

随着Transformer架构向视觉和多模态领域扩展,AI更加贴近人类的认知方式,安防行业也随之开启“视觉+语言”的融合进化,从单一感知跨越到综合理解,走向多模态大模型。安防行业最基本、最广泛的诉求是监控录像的事后检索,而多模态大模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场景。

2025年2月18日,海康威视发布了多模态大模型文搜存储系列产品——文搜NVR和文搜CVR。相比于传统的倍速回放、分屏回放、抽帧回放等办法,文搜产品实现了质的飞跃。用户只需输入“一辆白色新能源车”或“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这样一句话,系统就可以秒级定位目标画面,无需先找到特定的图像或视频片段作为检索起点。这种“开箱即用”的体验是颠覆性的。根据海康实验室数据,搭载多模态大模型的NVR在常见目标检索任务中,top20的命中率高达90%以上。

从肉眼回看,到以图搜图,再到自然语言交互,安防企业花了十年时间实现了技术的三级跳,本质是让安防监控从传统的“看”与“搜”,升级为了“理解”与“分析”。

2222

2025:安防大模型规模化应用的元年

以前说‘无AI,不智能’,现在我的观点是,没有大模型的系统不能称之为智能系统。”深耕安防行业的业内专家宋予安表示,2025年是安防大模型的元年,已是行业共识。2024年的安博会上,已经能够看到不少厂商在服务器产品上进行文搜演示,技术上已经看到苗头,只是没有做到产品的规模化落地。

安防大模型要实现规模化落地,就需要以高性价比的方式打破行业价格壁垒。对于安防企业来说,既要保持AI的性能,又要控制成本,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通常来说,AI的参数量特别大,对硬件的要求很高,这种情况成本降不下来,产品注定无法规模化应用。

然而,2025年,安防厂商已将技术推进到了边缘侧产品。以海康威视的文搜NVR产品为例,其将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往NVR里融合的过程,与DeepSeek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NVR作为视频监控的核心设备,是最普及的安防民用产品,应用场景小到学校、作坊、便利店等。将性能与成本做到平衡,大模型才有望真正实现“飞入寻常百姓家”。

DeepSeek通过优化算力成本和量化压缩技术,将大模型的部署成本降至业内十分之一,成为大模型界的“拼多多”,让中小企业和开发者以低成本用上了高性能大模型。海康文搜NVR之所以能做到产品化,是将视觉多模态的大参数量通过工程量化技术,下放到嵌入式智能硬件上,与传统大模型产品费用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相比,价格仅为万元甚至千元级别,带有多模态大模型文搜功能的NVR与传统NVR的差价也仅几百元。

当平价的NVR开始承载过去需要AI服务器集群才能完成的任务时,民用安防市场的最后堡垒正被技术洪流冲垮。

3333

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大模型重塑安防行业

接下来3年,安防行业的硬件产品、系统软件、整体解决方案,会全部升级迭代一遍,甚至每年迭代一轮。”宋予安表示。这意味着,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将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安防行业。

一方面,行业企业可以将感知类产品全面用AI大模型进行加持,如热成像、X光、雷达、声波等不同产品;另一方面,物联网中丰富多维的数据得以被真正的激活,可以涌现出诸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将大模型应用到千行百业,真正带来生产力的提升。

例如,在电力行业、煤炭行业、钢铁行业等垂直领域,结合行业专有的安全生产、标准作业要求,还会诞生出很多垂直行业的多模态大模型,进一步提升这些行业的生产效率。

从“高不可攀”走向“触手可及”,当安防系统开始理解“穿蓝色卫衣的电动车骑行者”这类模糊语义时,2025年或许会是这场技术革命的第一个丰收之年。

结语     

2015年至2025年,安防行业经历了从“小模型”到“大模型”的十年破局。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成熟,安防AI已经从“看”与“搜”升级为“理解”与“分析”,并将在2025年迎来规模化应用的元年。这场技术革命不仅为安防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千行百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大模型正在重塑安防行业的未来,而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THE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