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防涝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进入雨季,各地以“汛”为令、以“防”为先、以“智”为擎,通过科技赋能、精细布防,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搭建平台 实时上传监测数据
湖北省武汉市依托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与群测群防体系,接入气象雷达、北斗位移监测仪等多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对雨情、水情、工情的实时精准监测,构建“预报—预警—叫应”闭环机制,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在强降雨过程中,武汉市利用预警平台,在降雨形成前12小时即向风险区发布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信息,精准锁定重点隐患区域。全市62个山洪自动监测站点(37个雨量站、8个水位站、7个视频监控站、10个图像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实时上传监测数据至智慧水务平台,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涉及山洪灾害风险的新洲区、黄陂区及其下辖16个街镇各配备了一套应急通信设备,保障汛期“断电、断路、断网”等突发状况时刻信息通畅。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积极探索智慧防汛新模式,新建防汛智慧平台,实现了“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
在武进区防汛指挥中心,防汛智慧平台上有不少信息:全区50余个河道水位点的实时水位,城区各下沉式通道的积水情况,各乡镇的雨情等实现了整合……工作人员介绍说,平台能实时监测水位、雨量等指标信息,超过预警阈值会立即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应对措施。平台还可以实时获取气象部门的气象数据,结合历史数据和模型算法,模拟不同降雨情景下的城市内涝情况,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防汛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据悉,该平台已接入武进区各防汛成员单位,且全区大江大河、区直管水利工程防汛抗旱责任人等均可通过该平台掌握实时情况。
“结合这个平台,我们将传统的、基于历史经验的调度方案,转变为数据要素赋能的城市内涝风险治理调度方案,执行突发事件和情境下的快速响应和精准调度,根据灾害时空推演和风险预警的结果快速响应,生成最优化的调度方案。”工作人员介绍说,平台整合了基础地理、河道水系、水利设施、水文气象、历史灾情和社会经济6大类数据,通过构建数据底座,实现了城市内涝风险治理的可视化推演。同时,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全域防洪除涝风险推演及城市水网洪涝协同智能调控,提升城市水安全管理水平。
智能升级 提高排水防涝能力
防汛唯有以“快”制“快”,才能掌握主动权。江苏省南京市以“综合监管+智慧监测”为双轮驱动,将信息化技术与规范化管理深度融合,打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周期闭环防汛应急体系,实现内涝风险的监测常态化、预警智能化、评估自动化。
该体系依托“南京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城市内涝专项”平台,由两大模块构成“智慧大脑”:行业综合监管模块如同水务“数据库”,实时更新全市水务设施家底、巡检养护进度、管网改造动态及风险隐患清单;智慧监测处置模块则化身“城市哨兵”,下设设施运行、低洼小区预警、积淹点监测等七大子模块,如同精密的“神经末梢”,24小时扫描城市易涝风险。
“我们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城的‘感知网络’。”南京市水务设施管理中心主任周春峰介绍说,542套自建物联感知设备(摄像头、电子水尺、智能井盖等),联动3063套共享设备,共同构成排水设施的“数字眼睛”。无论是积淹点水位上涨,还是雨水管道满溢,系统都能秒级捕捉异常,自动触发雨前预警、雨中调度指令,让养护人员“未雨绸缪”“雨中精准处置”。
以河道监测预警为例,主城6000余个河道排口在系统地图上“一目了然”,红、黄、蓝三色实时标注淹没状态。当河道排口因水位较高呈现大片红色时,系统不仅能直观显示道路雨水管满管风险,还能在强降雨前向各区责任人推送“排口预警”。“相较于过去‘一刀切’控制泵站水位,如今依托排口实时数据,河道水位调控变得更加科学——降多少、何时降,都有了精准依据。”工作人员介绍说,针对主城六区134个片区内涝风险点位,积水报警器、智能监测仪等设备已完成“上岗”,如同在城市易涝“穴位”上安装了“警报器”。
近年来,福建省漳州市大力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作为主城区防洪排涝体系的关键节点,桂林排涝站在智能化改造升级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漳州市新增自动化控制系统与上下游水位实时监测网络,通过主城区水系联排联调系统及移动端APP,工作人员可实时、精准掌握排涝站运行状态及上下游水位调度情况;纵向打通主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与桂林排涝站的网络通信链路。现场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设备、水雨情监测仪、视频监控构成高效采集传输网,实时同步现场数据与高清画面至指挥中心,从监测预警到应急调度的响应周期显著缩短,为防洪排涝赢得关键先机。
在汛期,桂林排涝站的智能化优势充分显现:管理人员借助平台可视化监测系统,一目了然涝区水位、管网运行及排涝设备状态。依托智慧排水平台强大的数据整合与分析功能,管理人员对涝区积水分布、排水进度及设备工况实现精准掌控。
漳州市主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基于主城区各排涝闸、泵站的实时数据,运用智慧排水系统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对防洪排涝形势进行多维度分析研判。结合平台智能算法,动态优化调度策略,实现“提前预防—实时调度—安全度汛”的调控目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智慧排水系统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智慧化持续进阶,漳州市主城区防洪排涝体系将迎来质的飞跃,为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筑起更坚实的数字防护屏障。
访谈
更多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
博思高邓绍昌:乘产品创新及客户服务之舟,在市场变革中逆风飞扬
11月24日,由慧聪物联网、慧聪安防网、慧聪电子网主办的2022(第十九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