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数据科学》最新研究披露,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STEL研究所团队发现,环境中的普通Wi-Fi信号正成为新型监控工具。这项突破性研究证实,攻击者仅需被动接收Wi-Fi信号波动,就能穿透实体障碍,精准识别特定个体身份——整个过程无需部署任何专用硬件设备。

更令人不安的是,该技术具备"无接触识别"特性:即使目标对象未连接Wi-Fi网络,或处于手机关机状态,其身份信息仍可能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的细微变化遭到泄露。研究团队强调,这种被动监测方式使得防范难度呈几何级数提升。
事实上,Wi-Fi信号的身份识别应用已发展多年技术脉络:早前英国科学家实现过Wi-Fi透视衣物轮廓的突破,美国加州大学团队也开发出基于步态特征的识别系统。但本次发现将威胁等级提升至新高度——普通路由器发出的无线电波,正在不知不觉中构建起全天候的生物特征识别网络。

访谈
更多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
博思高邓绍昌:乘产品创新及客户服务之舟,在市场变革中逆风飞扬
11月24日,由慧聪物联网、慧聪安防网、慧聪电子网主办的2022(第十九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