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一台由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与岚图汽车协同亮相。这台头戴黄色安全帽的机器人已应用于汽车生产线,它能围绕车辆自主行走,通过视觉与测量系统精准识别各部位间隙与高低差,并实时记录、上传数据。
人形机器人产业既是科技革命的“风向标”,也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
走进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光谷东智和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进行了太极表演;远游机器人在“医院”完成导诊并进行艾灸和按摩技能训练,近百台人形机器人正在超市、餐厅、住宅、工厂等14个细分场景练习“十八般武艺”。
自2024年3月《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发布以来,湖北已先后组建4个由院士、专家领衔的技术团队,先后推出10余款本土人形机器人产品。
今年湖北“新春第一会”,人形机器人迎来高光时刻。当天,10位“楚才”人形机器人在武汉洪山礼堂组团亮相。其中,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打造的“天问”机器人首批应用在商业服务场景;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研发的“荆楚”人形机器人,能实现视、听、触等多模态感知和表情交互;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研发的“劳动者1号”机器人,能稳稳当当地拿起80斤的重物。时隔5个月,第三届链博会上,20台“湖北造”人形机器人组团亮相,下棋、打太极、发名片、握手,各种灵活表现吸引观众驻足……
陈学东、丁汉、刘胜院士团队领衔的技术成果已实现产业化,格蓝若、荆楚机器人等7家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文旅、消防等10余个场景。黑芝麻智能(芯片)、灏存科技(传感器)、万至达(电机)等企业形成协同效应,涵盖芯片、关节、灵巧手等核心技术。
刘胜院士表示,高校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武汉大学正与华中科技大学等湖北高校协同,围绕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算法等关键领域开展联合攻关,为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智力支持与技术成果供给。
截至目前,湖北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已有手智创新、格蓝若、光谷华汇、睿动、光谷东智、荆楚6家,核心企业超过80家,关联性企业近千家;已实现人形机器人31个关键零部件全覆盖,全产业链覆盖率85%;13家关键零部件企业进入整机产业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访谈
更多护航视频监控网络安全 做物联网安全的守护者 ——专访天防安全总经理段伟恒
在万物互联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搭建的巨大物联网络对其安全保障…
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