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中国制造业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24日刊登报道,题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中国经济》。报道编译如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目标丝毫不逊于美国的科技巨头,近期首要任务是巩固其未来数十年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24日刊登报道,题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中国经济》。报道编译如下: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长期目标丝毫不逊于美国的科技巨头,近期首要任务是巩固其未来数十年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

在政府与私营部门大量技术研发资金的推动下,这场转型已遍及中国各地的众多企业,贯穿商品生产与出口的每一个环节。

一位服装设计师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样衣制作时间缩短70%以上。在中国内陆地区,洗衣机正依托人工智能“工厂大脑”实现高效量产。

在中国的一个大型港口,自动驾驶卡车载着集装箱穿梭往来,现场几乎不见人员身影,港口的调度运营由人工智能掌控。

参与中国智能制造进程的企业高管将未来工厂比作“生命体”,它们将超越传统自动化工厂的预设任务,具备更强的自主思考与行动能力。这一转型或将进一步推动“黑灯工厂”的普及。此类工厂自动化程度极高,可在熄灯环境下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2024年中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达29.5万台,近乎于美国的9倍,远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2024年,中国的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位居全球首位。

对中国而言,强大的制造业是经济稳健发展的核心支柱,而这种发展最终将提升国家实力,助力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竞争中与美国相抗衡。

中国的优势在于其宏大的发展格局,这不仅体现在国内各大高精尖科技中心的建设中,还展现在长江沿岸拥有超过500万人口的湖北荆州等地的发展中。

美的集团通过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的控股权,明确展现了其推进生产自动化的决心。如今,在美的荆州洗衣机工厂内,机器人正依托美的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工厂大脑”进行作业。这套系统宛如工厂的中枢神经系统,掌控着厂区内大部分生产流程的有序推进。

华为是中国智能制造战略的核心力量,其推出了盘古大模型——其命名源于开天辟地的中国神话人物,并配套开发多款人工智能服务,助力工厂实现更灵活的智能化转型。

华为与位于安徽芜湖的水泥行业巨头海螺集团合作,联合开发了多款人工智能模型,既能更精准预测水泥熟料强度,又可调控能耗。

中国将港口升级作为优先事项,此举是巩固中国全球制造业主导地位的关键举措。

中国主要港口之一的天津港已与华为合作,启用自动驾驶卡车车队和“天筹AI求解器”系统。该系统能统筹处理船舶入港泊位计划等内容,实现港口调度最优化。

据天津港高管向中国媒体透露,该港口去年还推出了与华为联合研发的天津港PortGPT港口大模型。该技术具备现场视频图像分析能力,未来或可替代安全员岗位。

类似的智能化升级正在中国各大港口同步推进。

官方媒体今年披露,天津港超88%的大型集装箱设备已实现自动化作业。港口为访客播放的一段视频,其中一句解说词淋漓尽致地彰显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增强的自信——“我们,即是未来”。(编译/邬眉)

作为我国港口智慧化转型的“试验田”,近年来天津港持续推动传统码头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打造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升级版。图为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行驶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新华社)

THE END
责任编辑:赵智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