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防电子领域的广袤版图中,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无疑是两颗最为耀眼的明星,二者构筑起行业的第一梯队,以强大的技术实力、广泛的市场布局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引领着安防行业的发展潮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演变,这两大巨头的未来走向备受瞩目。
技术创新方面:纷纷布局AI,构建智能安防新生态
在当下,AI 已成为安防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成果斐然。
海康威视自 2016 年便开启了 AI 探索之旅,将深度学习算法深度融入产品体系,让智能分析能力贯穿信息采集、存储及应用的全流程。2017 年,海康威视创新性地提出 AI Cloud 三级架构,涵盖边缘节点、边缘域与云中心,有效破解了智能应用场景化、碎片化及需求落地难等行业痛点。
基于此架构,海康威视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在城市交通管理场景中,AI 与物联网感知技术紧密协作,助力城市道路信号系统优化,显著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在智慧旅游领域,AI 视觉感知技术全面感知景区资源、游客行为及客流轨迹,实现精准的游客群体画像,进而合理调配资源,大幅提升游客服务体验;在智慧医疗领域,视频 AI 识别技术精准核验人员身份,视频联网与 AI 视觉感知共同保障医保消费远程监管,有力推动医疗数字化进程,维护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2021 年,海康威视敏锐洞察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趋势与数字化场景落地的实际需求,启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研发工作,并成功推出观澜大模型。该模型采用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任务模型的三级架构,为安防及相关领域的智能化应用筑牢坚实基础。
大华股份同样在 AI 技术领域奋勇直追。2023 年,大华股份发布行业视觉大模型 —— 星汉大模型,以视觉为核心,融合多模态能力,基于此模型的多模态视觉解析能力,构建起行业智能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行业业务的智能化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大华股份的 AI 技术在智能安防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在智能监控场景下,其 AI 算法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异常行为,如入侵检测、人群聚集分析等,极大提高监控效率与安全性;在智慧零售场景中,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助力商家优化商品陈列、精准营销,提升经营效益。
此外,两家企业在其他前沿技术领域也不断探索。海康威视参与设立规模达 10 亿元的智慧产业投资基金,其中海康威视出资 6 亿,该基金围绕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及延伸产业投资布局,涵盖智慧城市、集成电路、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机器人、汽车电子等领域,为技术创新注入强大资金动力,助力构建更完善的智慧产业生态圈。
大华股份在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安检、智慧消防等创新业务领域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拓展技术边界,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随着 5G、物联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积极将这些新技术与安防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安防产品向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加速演进,为用户带来更高效、便捷、智能的安防体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安防新生态。
市场拓展方面:国内外并进,深挖行业应用潜力
在市场布局方面,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均采取国内外市场并重的策略,不断拓展市场边界,深挖各行业应用潜力。
国内市场,二者凭借深厚的品牌积淀、广泛的销售网络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在多个领域占据显著市场份额。
在公共服务事业领域(ToG),海康威视的 PBG 业务和大华股份的政府业务,为城市安防、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安防产品与解决方案。尽管近年来政府侧投资受地方化债等因素影响总体低迷,但海康威视在 2023 年 PBG 业务仍实现 153.54 亿元营收,大华股份 2024 年政府业务营收也达到 40.57 亿元。
在企业业务(ToB)领域,面对客户经营预期谨慎、资本开支克制的现状,两家企业积极调整策略。大华股份的企业业务在 2024 年实现营收 87.1 亿元,其中工商企业、能源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海康威视的 EBG 与 SMBG 业务在 2023 年营收达 305.24 亿元,同比增长 5.25%。在中小企业市场,虽然宏观需求疲软带来较大挑战,但它们通过推出更具性价比、易部署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努力开拓市场。
海外市场上,大华股份早在 2003 年便制定 “走出去” 战略进军国际市场,2008 年开始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已在全球各大洲主要国家投资设立 69 个海外分子公司,产品服务覆盖全球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 年境外收入达 153.27 亿元,2024 年在海外地缘政治持续波动的情况下,境外营收仍同比增长 6.31% 至 162.94 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
海康威视也在国际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设立 80 个分支机构,为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本地化服务,2023 年境外收入 239.77 亿元,占营收 26.84%,同比增长 8.83%。二者在海外市场的成功,源于对当地市场需求的深入理解、本地化团队的建设以及产品的不断优化升级,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文化习惯和用户需求。
同时,随着安防行业边界的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安防监控向更多行业渗透。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开拓新的行业应用场景。
在智能零售领域,通过视频监控与 AI 技术结合,实现客流统计、商品陈列分析、顾客行为分析等功能,帮助商家提升运营效率与顾客购物体验;在智慧能源领域,为能源企业提供设备监控、安全预警、巡检机器人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保障能源生产与传输的安全高效;在智能制造领域,助力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物流自动化等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通过不断深挖各行业应用潜力,为安防产品和服务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业务转型方面:多元化布局,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面对安防行业增速趋缓、市场竞争加剧的现状,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积极推进业务转型,通过多元化布局,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海康威视大力推进智能物联(AIoT)战略,其创新业务涵盖机器人业务、智能家居业务、热成像业务、汽车电子业务、存储业务等多个领域。2023 年,创新业务实现营收 185.53 亿元,同比增长 23.11%,占营收 20.74%,同比提升 2.62 个百分点,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动力。
旗下萤石网络专注智能家居业务,已于 2023 年在科创板上市,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海康机器人的上市申请也正在深交所审核中,若成功上市,将为公司机器人业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2023 年海康威视将数字化转型列为未来第二增长曲线业务,陆续推出一系列数字化产品,深入企业生产核心领域,逐步向 OT(运营技术)厂商转型,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大华股份致力于成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创新业务包括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智慧生活、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安检、智慧消防、存储介质等。2024 年,创新业务收入为 55.66 亿元,同比增长 13.44%,占营收比重提升至 17.3%,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
尽管 2024 年大华股份剥离了旗下智能生活业务子公司华橙网络,但在其他创新业务领域仍在持续发力。例如,其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业务在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热成像业务在安防监控、电力检测、森林防火等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2023 年,中国移动战略入股大华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双方开启全方位合作。大华股份借助中国移动强大的渠道和品牌优势,更好地触达下沉客户群体,在碎片化市场中完善销售网络;同时,双方在视联网业务、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政府及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实现价值共创。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海康威视凭借领先的技术研发实力、广泛的市场布局以及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在未来发展中有望持续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在智能物联、数字化转型等新兴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大华股份虽然与海康威视存在一定差距,但通过积极的战略调整、与中国移动等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在创新业务领域的持续投入,也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有望在细分市场和新兴业务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缩小与海康威视的差距。
但不可忽视的是,两家企业在未来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 AI 技术的持续创新、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等。唯有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市场布局、深化业务转型,紧密贴合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才能在未来的安防电子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续写行业传奇。
访谈
更多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
博思高邓绍昌:乘产品创新及客户服务之舟,在市场变革中逆风飞扬
11月24日,由慧聪物联网、慧聪安防网、慧聪电子网主办的2022(第十九届)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