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深圳市多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布局规划(2026—2035年)》,明确提出分阶段建设低空枢纽与起降点的目标。作为全国首个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专项规划,此举标志着深圳在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的征程上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规划》,到2026年底前,深圳将建成13个低空枢纽和1200个末端起降点,重点布局物流运输、消费配送、医疗应急和政务飞行四大场景。至2035年,将形成覆盖更广、效能更高的低空起降网络,支撑超1500个起降点稳定运行,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设施保障。
作为全国首个针对低空航空器起降设施的市级专项规划,深圳此举不仅是城市空间资源创新利用的重要探索,也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目前,广东、北京等多个省市在低空经济规划中均明确提出加强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起降场、无人机监控设施及低空数字基础设施等,深圳的率先布局走在了全国前列。
低空起降点构建“感知-决策-处置”全链条安全防范体系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及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支撑。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低空起降设施需要建立集监测识别、智能分析、快速处置于一体的综合安全防范体系。
在监测感知层,起降点将普遍采用“雷达+光电+激光”多维探测架构。其中,毫米波雷达具备5公里探测半径和强抗干扰能力,可在雨雾等复杂气象条件下稳定工作;多光谱光电系统则通过可见光与红外成像的融合,实现全天候目标识别与跟踪。
在智能决策层,系统还将依托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在秒级时间内完成航空器类型识别、飞行意图分析和威胁等级判定。通过对飞行轨迹、信号特征等多维数据的实时分析,系统可准确区分各类无人机,为后续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在反制处置层,系统可能需配备激光致盲、无线干扰等非接触式处置手段,并建立了完善的指挥调度机制,确保对异常航空器的快速、有效应对。
以全国首个城市无人驾驶起降场——深圳宝安区“湾区之翼”为例,其起降坪、机库、指挥中心等各功能分区均部署了系统化安防设施,形成了完整的低空安全防护闭环。
百亿市场蓄势待发,安防产业迎来新机遇
随着低空起降设施建设的全面铺开,安防行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据测算,单个起降点的构建起全面的安防系统建设投入约在30-50万元。按深圳规划建设的1500个起降点计算,仅深圳本地市场规模就达6亿元。
放眼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份出台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业内预测,未来十年全国低空起降点建设数量将超过10万个,由此带来的安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基础设施安全防范领域将成为传统安防企业拓展业务的重要方向。由于该市场具有项目分散、单体规模有限等特点,除大型安防设备商外,中小工程商也将获得更多参与机会,在系统集成、设备部署及运维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的低空起降设施规划,不仅为城市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随着各地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安防企业需要加快技术研发和方案创新,把握这一重要市场机遇,共同护航低空经济安全启航。
访谈
更多护航视频监控网络安全 做物联网安全的守护者 ——专访天防安全总经理段伟恒
在万物互联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搭建的巨大物联网络对其安全保障…
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