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多国嘉宾围绕人工智能(AI)技术创新突破、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产业融合应用等议题展开交流,针对技术向善、协同治理、普惠共享等方面作出探讨。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论坛现场。光明网记者 李伯玺/摄
“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人工智能潜力巨大,但也伴随权力集中、安全威胁等风险。”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秘书长特别顾问、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认为,国际社会亟需建立统一的治理框架,秉持公平透明原则,推动各方协同合作,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真正造福全人类。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保密科技委主任、中关村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吴世忠同样提到,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治理,在推动其向善发展的同时,利用其智慧赋能人类社会发展。
如何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安全与治理推进计划研究成果在此次论坛上发布的研究成果《为人类共同福祉构建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建议,各方应通过强化风险应对协同机制、深化能力建设合作机制、健全履约审查与监督机制、完善科学研判与决策机制等,整合优化全球安全与治理资源,共同推动构建以联合国为中心的,能够确保安全、确保包容、权责明晰、协调有力、权威高效的全球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
对此,德国明斯特大学法学院荣休教授贝恩德·豪茨纳格特别强调了“国际协同治理”——应由联合国主导建立全球监管框架,以程序合法透明确保治理公信力,保障世界各国平等参与数字未来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是‘全栈竞争’时代,不是单一的模型竞争,而是从基础设施到模型服务、再到应用的全面竞争。”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总裁闻佳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实际应用价值的重要性,正超越模型参数。此次论坛上,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与会嘉宾分享了多元实践和探索。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黄铭钧介绍,数据系统与人工智能具有协同效应,可通过融合数据库技术、深度学习及大语言模型,构建高效可信的智能系统;腾讯公司副总裁陈勇表示,要通过场景支撑、普惠工具及安全治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落地,形成“次级创新的孵化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则聚焦生态领域,提出通过三维重建、模拟分析与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为构建气候智慧生态系统提供科学方案。
“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要守牢安全底线。”论坛上,奇安信集团总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首席科学家吴云坤这样说。
亚太经合组织顾问委员会成员金大荣结合人工智能驱动型攻击典型案例提出,人工智能带来了新型网络安全生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中国事务个人特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史德林认为,要以人为本推动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需警惕数据偏见等风险,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真正起到守护作用,而非伤害。
突尼斯通讯技术部部长苏夫扬·哈米希表示,突尼斯着力推动数字社会建设,发展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他介绍,该国将推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倡导“以人为本”的治理模式,并欢迎与中国等国家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记者 孔繁鑫)
访谈
更多护航视频监控网络安全 做物联网安全的守护者 ——专访天防安全总经理段伟恒
在万物互联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搭建的巨大物联网络对其安全保障…
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