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安全规范双线推进 政策与技术协同赋能无人机安防

近期,我国低空经济安全发展迎来重要进展:交通运输部审议通过适航管理新规,工信部同步启动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两项举措形成政策规范与技术支撑的双重保障,为无人机安防等低空应用场景落地筑牢基础。

近期,我国低空经济安全发展迎来重要进展:交通运输部审议通过适航管理新规,工信部同步启动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两项举措形成政策规范与技术支撑的双重保障,为无人机安防等低空应用场景落地筑牢基础。

一方面,11月21日交通运输部召开部务会,审议通过《正常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等三项规章。新规立足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实际,借鉴国际先进标准,明确了旋翼航空器设计、制造、验证及持续适航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突出风险防控与技术自主可控,为直升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低空装备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助力低空飞行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工信部近期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该试验依托天基网络实现全域覆盖通信服务,可精准补齐低空领域地面基站覆盖不足的短板,支持无人机跨区域调度、作业数据实时回传,在应急救援、远程巡检等场景中保障信号连续稳定。目前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已入局,中国电信已推出 “天通 + 北斗” 星基高精度定位服务,为低空飞行器提供无死角监控支撑。

两项举措的同步推进,构建起 “政策规范 + 技术支撑” 的低空安全发展新格局。适航新规从制度层面划定安全红线,破解了低空装备 “监管无据” 的难题;卫星物联网则从基础设施层面打通通信壁垒,解决了无人机安防 “覆盖不全、数据断联” 的痛点。二者协同发力,不仅能有效遏制 “黑飞” 等安全隐患,更能推动无人机安防在城市治理、应急救援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为千亿级低空经济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确定性。未来随着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与技术创新深化,低空经济将加速迈入安全可控、高效协同的发展新阶段。

THE END
责任编辑:赵智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