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结果,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其中,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周志华当选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周志华。图片来源:南京大学官网
52岁的周志华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核心的机器学习理论、模型与算法研究,并作出了系统性、原创性贡献。他是在人工智能相关的五大主流国际学会(ACM、AAAI、AAAS、IEEE、IAPR)均入选 Fellow(会士)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也是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两大综合性顶级会议均担任程序主席的第一位华人学者。
据公开资料,周志华生于1973年11月,1992年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求学8年后取得博士学位。2001年1月留校任教,次年被破格聘任为副教授,第三年被聘为教授。2017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18年3月,南京大学成立C9高校中第一个人工智能学院,周志华出任首任院长。
在学术领域,周志华成就斐然。他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还曾获得IEEE计算机学会Edward J. McCluskey技术成就奖、首届CCF-ACM人工智能奖等。在一流国际学术期刊和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用9万余次。
在国际上,周志华同样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是国际人工智能大会40年来首位来自欧美之外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多次受邀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主旨报告。同时还是亚洲机器学习大会发起人,国际人工智能领域多项重要奖项的评委会主席、评委。2023年当选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是1969年以来首位担任该职位的中国学者,为提升我国学界在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研究,周志华还非常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工作。他领衔率先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在我国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领域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据公开报道,周志华为大一新生讲授“人工智能导引”课程,并带领计算机系与人工智能学院多位教师开设全校通识课《科学之光——走近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选课学生爆满。其撰写的《机器学习》成为该领域世界知名、使用广泛的中文教科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并被海内外500多所院校采用。
访谈
更多护航视频监控网络安全 做物联网安全的守护者 ——专访天防安全总经理段伟恒
在万物互联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搭建的巨大物联网络对其安全保障…
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