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ET2025教育科技大会上,猿编程创始人李翊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究竟应该培养孩子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去应对未来?”对此,他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教育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孩子的认知发展。
“未来每个人都会使用人工智能,就像今天每个人都会使用互联网一样,但是能够平等地和人工智能协作的能力,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有的。”李翊认为这种与AI平等协作的能力,不仅需要理解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更需要人自身认知能力的系统性提升。
基于这一认知,猿编程将其课程理念升级为“4C体系”,即Cognition(提升底层认知能力)、Complex thinking(锻炼复合思维能力)、Confidence & Driver(促进自我效能)、Cross-discipline(赋能学科融合)。李翊解释:“我们希望整个编程课程能够为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的认知发展创造环境,这不仅仅是学会一项技能或一种科技特长,更可能是抓住未来机会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AI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人的认知能力、思维结构、情绪状态却成为教育中更为珍贵的部分。李翊将人的“底层认知能力”比作电脑的CPU和内存,强调它是可以锻炼和提升的。他认为,现代孩子普遍面临专注力缺失的问题,而这并非出于习惯不佳,而是大脑前额叶发展不足。“就像举不起哑铃,不是不想举,而是肌肉力量不够。”编程因其特有的即时反馈循环机制,成为一种有效的“认知锻炼”。孩子通过不断调试代码、解决问题,在主动专注中重塑自己的大脑。
除了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感”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李翊谈到,当下不少孩子因学习压力而产生情绪问题,甚至抑郁、退学,根源往往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自我效能感的缺失。“人不会因为某一次巨大幸福就拥有幸福感,而是从小到大的点滴积累。”编程恰恰能提供这种“微小的成功体验”。一个孩子只需写两行代码,就能让屏幕上的小鸟出现;再改一个参数,小鸟就能飞起来。这种低门槛、快迭代的过程,让孩子在一次次“我做到了”的体验中建立信心,形成积极的心理循环。
而“复合思维能力”与“学科融合”则指向未来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李翊展示了孩子们设计的智能小夜灯、自动太阳能板等作品,它们背后是“感知-决策-执行”的智能逻辑,也融合了物理、数学、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他特别提到一个案例:两个光敏传感器在控制舵机时出现抖动,孩子们通过调整阈值解决了问题。“他们会体验到现实世界与理想公式存在偏差,而存在这种偏差才是真实的世界。”这种从实践中得来的认知,是课本无法替代的智慧。
在推动AI教育普惠方面,猿编程已构建覆盖家庭与校园场景的多元产品生态。据介绍,其产品累计服务学员超800万,校园业务覆盖全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4500余所学校。新推出的“星瀚”智能套装集成大模型技术,配备丰富传感器与执行器,支持学生开展从智能汽车到智能家居等一系列实践项目,系统性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为推动产学研融合,2025年6月,猿编程与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共同启动“编程教育对青少年AI意识及认知能力发展影响”课题研究,旨在为AI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科学体系。在本届GET大会上,猿编程也凭借其在教育创新上的持续探索,荣获“教育品牌影响力奖”。
“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个专项领域非常精深,但真正把各种学科贯通,实现0-1颠覆式创新的智慧,还需掌握在孩子们手中,孩子们的大脑里。”李翊总结道。在AI重塑世界的今天,教育的使命或许正是回归于人本身——塑造下一代驾驭未来,而非被未来驾驭的智慧。
访谈
更多护航视频监控网络安全 做物联网安全的守护者 ——专访天防安全总经理段伟恒
在万物互联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搭建的巨大物联网络对其安全保障…
做行业赋能者 HID迎接数字化浪潮新机遇 破解新挑战
今年3月份,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HID发布了最新的《安防行业现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
数字化浪潮下,安防厂商如何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回顾近两年,受疫情因素影响,包括安防在内的诸多行业领域都遭受了来自市场 “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