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奏响钢铁行业转型“最强音”

11月27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灯光璀璨,为期三天的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正式启幕。5号展馆内,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天钢铁)精心布设的展台,成为整场盛会的焦点之一——技术人员耐心讲解着智能工厂的融合应用,不少企业代表、行业专家驻足交流,详细询问智能化方案的落地细节,洽谈合作意向。

11月27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灯光璀璨,为期三天的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正式启幕。5号展馆内,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天钢铁)精心布设的展台,成为整场盛会的焦点之一——技术人员耐心讲解着智能工厂的融合应用,不少企业代表、行业专家驻足交流,详细询问智能化方案的落地细节,洽谈合作意向。

当钢铁与“数智”相遇,传统工业的厚重底色便焕发出科技的璀璨光芒。在中天钢铁的生产基地,5G网络让指令传输瞬息可达,AI算法让生产流程精准迭代,工业机器人让车间运转高效有序——这场深刻的智能制造变革,正让这家老牌钢铁企业突破传统边界,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速领跑。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标杆力量,中天钢铁正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硬实力,书写着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时代答卷。

标杆引领

打造全流程智能生产样板

作为连续21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中天钢铁立足“一总部、多基地”的发展格局,以“操作集控化、作业机器化、运维远程化、服务线上化、管理数智化”的目标为指引,在常州、南通、淮安三大基地打造了多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用科技力量书写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常州基地的无人料场,见证了传统钢铁“粮仓”的数字化蝶变。烧结料场作为钢铁生产的原料中枢,每天需转运各类原辅料达4万吨。在智能化升级前,堆取料机操作工面临着恶劣的工作环境:夏天驾驶室铁皮烫手,冬天寒风穿透棉衣,更让人头疼的是肉眼测距偏差导致的混料问题。2023年,中天钢铁启动原料场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将智能控制、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引入这片百万平方米的料场,技术团队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为整个料场建立了数字孪生体。5G网络的全覆盖,让控制指令传输延迟低至十毫秒,配合雷达防撞系统,实现了堆取料机的无人化作业。如今,操作员只需坐在四季如春的主控室里,轻点鼠标就能操控多台设备协同运转。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要地南通,中天钢铁建设了世界一流的千亿级高端绿色临港钢铁产业园。产业园集“数据中心、智能管控中心、钢轧集控中心、能源中心、铁前集控中心”五大中心于一体,汇聚40多万个数据点、250多个智能模型,远离生产现场5公里,实现了远程操作、智能化决策。同时,推进多项智能制造项目,从智慧料场物料自动堆取、3D识别,到废钢全流程跟踪、无人判级,再到投用全球首套AI+5G纯电机车,运用国际领先的AI图像识别、智能模型等技术,构建了关键生产环节的智能感知与决策体系。

“不同于其他行业,钢帘线的智能化转型更具挑战。因为整个行业没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智能化系统,必须从零开始摸索。”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丛宝义回忆,他加入中天淮安后,便肩负起推动这一巨型基地智能化转型的重任。由于行业内有相关项目经验的智能制造供应商屈指可数,丛宝义带领项目组成员先后与100多家大大小小的自动化供应商取得联系,展开了夜以继日的深入技术交流。通过这一“人海战术”,最终形成了一套整合各家优点的中天智能制造方案。目前,中天淮安已经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通过科技升级,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厂到最终成品发货的全过程智能制造,生产效率提高20%,能耗降低10%,人力成本节约30%左右。

技术攻坚

构建“5G+AI”智能生态体系

如果说基地是智能化转型的“骨架”,那么核心技术攻坚就是注入其中的“灵魂”。近年来,中天钢铁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生产变革,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生产核心环节,实现了质量、效率、安全、成本的全方位优化,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数字成绩单”。

“钢铁生产工序多、数据散,以前追查一炉不合格钢坯,得在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五六个系统里翻数据,两小时都未必能定位问题。”中天特钢公司质量管理处处长李乾坤表示。针对行业“工序耦合性强、数据分散”的核心痛点,中天特钢公司量身打造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QES),整合ERP、MES、PLC等多系统碎片化数据,构建起覆盖炼钢、轧钢全流程的“质量数据资产库”。据了解,QES平台具备秒级响应预警、全程数据导航、智能分析支撑三大核心能力。“平台上线后,质量异常追溯时间从平均120分钟缩短至10分钟,轴承钢等高端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2%。”中天特钢公司质量管理处工程师徐继红展示着平台的质量看板,“现在技术员不用再靠‘拍脑袋’决策,数据就是最硬的底气。”

走进中天南通公司炼钢厂连铸车间,阵阵热浪扑面而来,各种设备有序运转,一派繁忙景象。可在偌大的车间内却几乎看不到人。“这是因为炼钢厂率先试用自主研发的连铸坯智能喷码机器人。”南通公司炼钢厂工长杨明星介绍,该机器人可最大程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突发情况,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工作效率,相较于以往人工喷码作业,一个工作流程能节省12秒,将效益最大化。中天南通公司全厂区部署5G终端超1万个、接入设备点数万个,通过采取多样化室内覆盖解决方案,优化提升复杂作业环境下的数字化需求,实现5G全覆盖,设备联网和数据整合率达100%。

布局未来

迈向世界一流智慧钢铁企业

自2001年成立以来,中天钢铁发展迅速,如今已成长为年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钢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天钢铁敏锐把握“数智”赋能的时代机遇,将智能制造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积极投身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改造,建成多个创新平台,在钢铁行业智能化转型路上走在前列。

11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现场,中天钢铁的展台前人头攒动,极具科技感的蓝色主调与钢铁工业的厚重质感相得益彰,LED大屏上循环播放着三大基地的智能生产实景,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拍摄。“此次展会集聚了各个领域的供应商和链主企业,为中天钢铁提供了展示智能制造成果的舞台,也为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丛宝义表示,中天钢铁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链主企业的技术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加速技术迭代升级,让“中天智造”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丛宝义表示:“中天钢铁的智能化发展规划,其本质是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它不再是单个设备的自动化,而是通过数据流驱动业务流,实现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优化和再造。这个规划的核心思路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躯干’,以数据为‘血液’,以AI算法为‘大脑’,最终打造一个能够自我感知、自我优化、自我决策的‘智慧生命体’。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从常州基地的无人料场到南通基地的数控中心,再到淮安基地的自动化工厂,中天钢铁用一个个实打实的智能制造成果,诠释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向。作为“炼就非凡品质、构铸美好生活”的践行者,中天钢铁正以坚定的步伐向“十五五”期间迈入世界500强的目标迈进,努力建设一座“有规模、有品牌、有内涵、有温度、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THE END
责任编辑:赵智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如使用任何字体和图片文字有冒犯其版权所有方的,皆为无意。如您是字体厂商、图片文字厂商等版权方,且不允许本站使用您的字体和图片文字等素材,请联系我们,本站核实后将立即删除!任何版权方从未通知联系本站管理者停止使用,并索要赔偿或上诉法院的,均视为新型网络碰瓷及敲诈勒索,将不予任何的法律和经济赔偿!敬请谅解!